2014年8月27日 星期三

「鳩」談之後記

  上文談到維基文庫的《左傳正義》,有一則《正義》引的書,名曰《晉諸公贊》,但維基文庫誤作「《晉語》諸公贊」,近日翻查古本,發覺有些版本不誤,有些版本就錯了。武英殿本《左傳正義》就沒有弄錯,作《晉諸公讚》(贊讚互通)。

(武英殿本《左傳正義》莊公三十二年)

  看到書頁上就知道武英殿本十三經注疏校刊於乾隆四年。後來嘉慶二十一年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經注疏廣為流行,當中附有不同版本的校記,歷來受學者重視,通稱為阮刻本十三經注疏。我找到的北京大學繁體十三經注疏本,就是以阮刻本為底本,再參考不同版本重新排印而成。

(北京大學繁體十三經注疏本序)

  我對版本學無甚認識,只知道這個版本最適合現代人入門看,因為是用電腦重新排版而成,可惜依然有點瑕疵。如果我沒有搞錯,這裏誤作「《晉語》諸公讚」,是阮刻本本身已經錯了,可惜校對組沒有採用武英殿本的異文,可見這書散逸以久,不為世人所知。《晉諸公贊》不甚出名,所以校者誤以為和《晉語》有關,所以誤增一「語」字,遂成「《晉語》諸公贊」,怪不得我原先在先秦典籍《國語》中找不到這條資料。

(北京大學繁體十三經注疏《左傳正義》莊公三十二年)

  《晉諸公贊》是甚麼書呢?《晉諸公讚》是西晉傅暢的歷史著作,《隋書·經籍志》著錄《晉諸公贊》二十一卷,早已散伕,被《三國志注》等書多番引用,可見其史料價值。我沒有細心讀過《晉諸公贊》的原文,這裏引用學者的一段話:「縱觀《晉諸公贊》全文,受當時玄學之影響,人物品評的風氣在史傳中形成,《晉諸公贊》在語言表達和文章內容上,都突出了『贊』這個特點,它以人物傳記的形式,來表達對當時晉諸公的清識、擅長談玄、談理等各方面個性的贊譽。」清代輯佚之風大盛,黃奭《黃氏逸書考》輯有《晉諸公贊》一卷,大家有時間可以到網上找找,看黃氏有沒有把這條輯進去。

參考資料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圖書館

《世說》劉註《晉諸公贊》考略,徐婷婷著,樂山師範學院學報,2009年7月。

Related Posts:

  • 如何用移民消滅當地語言  移民能夠消滅當地語言,這似乎是常識。例如閩人客家人之於台灣原住民語,歐洲人之於美洲原住民語,不待多言。但我要講的,乃是移民能夠將一個沒有人以之為母語的語言成為通行語,繼而消滅當地原有語言。   比如說普通話,普通話本源自北京話,只不過是北京一地之方言,只是官話的一個變體,遠北京一點,例如石家莊,口音又不同,更遑論江南之地了。推普機雷厲風行下,成為中國人的共通語,各地方言面臨減絕,而移民就是元凶之一。問題來了,既然普通話只是北京一地之方言,真… Read More
  • 歌詞隨筆(一):自在的小鳥  IQ博士是日本漫畫家鳥山明的成名作,卡通片八十年代在香港播出後大受歡迎,鄭國江先生重新填詞的主題曲更是街知巷聞。由於我是名小毒男,毒得小時候看得很少卡通片,IQ博士一集也没有看過。可是這首主題曲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小時候覺得旋律輕快,歌詞也琅琅上口,「小雲同小吉好重要」像是洗了腦般不停在腦海中重播,但僅此而已。到我長大後,才知道詞曲皆是上乘之作。  (引自此)   少時錯過了龍珠等經典的卡通片,除了因為我是九十後,也是因為少時… Read More
  • 要屈人講匪語其實唔難   雖然我一向都不喜歡蘋果日報的文筆,雖然我更不喜歡蘋果日報報導失實,我更討厭大陸的官腔,但是我絕不胡亂指責他人說匪語,因為我讀的書少,明清小說讀過的在十本以內,佛教也只看過寥寥數本。我不知道誰有陳雲老師的學問,竟可痛快地罵人說匪語,我也想有這等魄力。可是只有大量閱讀過往的白話作品,才能斷定是不是官腔以及歐化句,普通人絕難為之,因為學藝不精。   所謂匪語,基本上指的就是官腔,即是捨棄宋元明清以來的白話傳統,只有字數,推砌文字,思想空洞… Read More
  • 你說甚麼「鳩」?  某天,我正瀏覽面書,忽見有人痛罵記者白癡,到底所為何事?原來是報章把飲「鴆」止渴寫成了飲「鳩」止渴,所以被看眾恥笑,先看看這則報導。   我也不列資料出處了,反正原本上載的人也沒有說明是哪份報紙,也不知是何年何月何日的報導,且報紙人人皆可買得,所以就算了。當時我看過,只是笑笑,小弟我中文水平差,這般艱深的成語我是不會用的,看過笑過就算。過了幾天,瀏覽某網站時心血來潮,想看看明朝的歷史,便選了最短的來讀,名叫《明朝滅亡的真相》。看到崇禎… Read More
  • 「鳩」談之後記  上文談到維基文庫的《左傳正義》,有一則《正義》引的書,名曰《晉諸公贊》,但維基文庫誤作「《晉語》諸公贊」,近日翻查古本,發覺有些版本不誤,有些版本就錯了。武英殿本《左傳正義》就沒有弄錯,作《晉諸公讚》(贊讚互通)。 (武英殿本《左傳正義》莊公三十二年)   看到書頁上就知道武英殿本十三經注疏校刊於乾隆四年。後來嘉慶二十一年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經注疏廣為流行,當中附有不同版本的校記,歷來受學者重視,通稱為阮刻本十三經注疏。我找到的北京大… Read More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