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4日 星期四

地有南北,時有古今,兼談項少龍的下場(一)補遺

粵語和香港話

  上文我反覆跟大家說,香港話和粵語是兩個概念,在學術上不可以混為一談,以我提及的三層分類法,香港話全稱是漢語粵語香港話。但這卻是語言影響心理的最佳例子,我舉一個例子

  句子甲:金庸先生是中國人
  句子乙:香港話是粵語
  句子丙:孔明諸葛亮

  在句子甲中,沒有人傻得以為中國只得一個人,就是金庸本人因為大家都知道在句子甲中 ,金庸先生中國人,語意是指中國多於一個人,其中一位是金庸先生。但在句子乙中,某些人以為香港話和粵語是全等的,就像句子丙一樣 ,孔明等於諸葛亮。學術界中談到句子乙,都知道是和句子甲相似,意思說香港話是粵語的一種;但平民百姓,沒有研究語言學者、或不太了解方言者、或坐井觀天者、或自大者,很容易以為是在用句子丙的句意,誤以為:粵語只有一種,就是香港話那就是大錯特錯。
 (香港粵語電影代表作,引用自此

  知道的人請不要怪我把這概念上很簡單既東西說這麼長,皆因我讀大學前,完全沒有想到粵語和香港話有何區別 ,更不曾想到粵語竟有多於一個口音,我猜想不知道的人還不在少數。用回上次提及的三層分類法,香港話的全稱是漢語粵語香港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想他人以國語代表漢語,自己也不能把香港話代表粵語

  上次也提及閩語內部也可再細分,例如閩南話(泉州話是一種)、閩東話(福州話是一種),但暫時不用管它,只知道八大方言自己內部分歧也很大就行了,閩南話和閩東話應該是不能互通的。粵語也一樣,內部分歧也很大,不能互通是等閒事。你們試聽聽粵語另一枝開平話的口音,看看自己聽懂多少,而我自己聽懂的一半也沒有,是不太可能聽懂大意的。



   大家請時時刻刻記著,想別人尊重自己的語言,自己也要尊重他人的語言,請把 「粵語只能是香港話」「只有香港話才能代表粵語」等想法完全忘記


延伸閱讀

粵語審音配詞字庫:這個字典收集了不少權威的粵音字典,好處是容易搜索,可用漢字或讀音搜索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這個網站,不用多介紹,對一般人來說也就夠用

線上客語辭典:這個辭典收集了內地廣東一帶客家話的字音 ,好處是收集了多地的客語口音,多人說的梅縣話和我熟悉的五華話都包括在內

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這個辭典收集台灣客家話的字音和字義,好處是連詞語和短句都能搜索到,不用怕一字多音(問題主要在文白異讀,此問題容後再談),又能學到台灣客家話的地道說法

小學堂:所謂小學,不是小學中學的小學,而是訓詁文字音韻,稱之為小學,是因為古時訓詁文字音韻之學是為閱讀五經服務,是經學的附庸。自清朝始,慢慢從經學獨立出來。這個網站強大的地方在於,八大方言以下無數小方言的讀言也能查到,有時有簡單的詞義說明

Related Posts:

  • 地有南北,時有古今,兼談項少龍的下場(一)補遺粵語和香港話   上文我反覆跟大家說,香港話和粵語是兩個概念,在學術上不可以混為一談,以我提及的三層分類法,香港話全稱是漢語粵語香港話。但這卻是語言影響心理的最佳例子,我舉一個例子。   句子甲:金庸先生是中國人。   句子乙:香港話是粵語。   句子丙:孔明是諸葛亮。   在句子甲中,沒有人傻得以為中國只得一個人,就是金庸本人。因為大家都知道在句子甲中 ,金庸先生是中國人,語意是指中國多於一個人,其中一位是金庸先生。但在句子乙中,某些人以… Read More
  • 地有南北,時有古今,兼談項少龍的下場(三)以「地有南北」證明「時有古今」   我第一篇文章簡述了漢語多種方言,及以地圖顯示這些方言的分布。為何漢語有這麼多方言呢?難道是巧合?我試以粵語香港音,以及吳語溫州音比較一下(先忽視聲調)。  (香港音參考粵語審音配詞字庫,溫州音參考小學堂以及鄭張尚芳先生《溫州方言志》)   以上的怪符號(國際音標)先不用管它,先看粵語香港音這一行,再看最後的字母,一共有六個,由上而下是/p/、/t/、/k/、/m/、/n/、/ŋ/。將這六個… Read More
  • 地有南北,時有古今,兼談項少龍的下場(四) 未解之謎   在第三篇網誌,我談到唐玄宗改字的故事,他在空閒讀《尚書·洪範》篇這句時,覺得「頗」和「義」不押韻,所以把字改了,原句是:   無偏無頗,遵王之義。   亦提到假如有古音,即唐朝和先秦口音不同,這樣唐玄宗改音就不對,因為口音不同,押韻的根據當然也不同。餘下的問題在於唐朝和先秦的口音有沒有不同。在上一篇網誌,說明如果有方言存在,我們便能追溯到更早的時代有更古老的語言,是這些方言的祖先。我們如何知道唐朝時有沒有方言呢?我們看看顏之… Read More
  • 地有南北,時有古今,兼談項少龍的下場(一) 地有南北 當今神州大地上,芸芸眾生超越十三億人,所謂地有南北,正是說這片大地上,各省各地百姓都有自己的語言,自己的口音。所謂「十里不同音」,眾多口音任何止千萬,假如將同源的語言制成譜系,中國大地上所說的語言和口音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是壯侗語族,分佈於中國西南部,如壯語、傣語、布依語等;二是藏緬語族,分佈於中國西南以及西藏,如藏語、景頗語、以及早已滅絕的西夏語等;還有苗瑤語系(如苗語)、阿爾泰語系(如滿語及蒙古語)等等,最後還有漢… Read More
  • 地有南北,時有古今,兼談項少龍的下場(二)古人用粵語念詩嗎   常常在網絡上見到這個說法:粵語是古代雅言,古人說的語言是廣東話。例如這位人兄,他說:     問「古代人講野系講廣東話定系普通話」,古代中國人當然是講廣東話啦!其實廣東話才是真正源自古漢語的語言,才是中華文化傳統。廣東話實源於漢代時漢武帝派遺三十萬大軍南征百越,即現時廣西一帶時,這批軍人將原中原文化帶到廣東來,就成為廣東話的源流。(見雅虎知識:我想問古代人講野系講廣東話定系普通話?)   這個問… Read More

1 意見:

  1. 粵語審音配詞字庫,稱字庫有點作大。不少字查不到。不少字所稱之正音也受質疑。
    若真是大學的製作,未免粗疏了些。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