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有南北,時有古今,兼談項少龍的下場(一)補遺粵語和香港話
上文我反覆跟大家說,香港話和粵語是兩個概念,在學術上不可以混為一談,以我提及的三層分類法,香港話全稱是漢語粵語香港話。但這卻是語言影響心理的最佳例子,我舉一個例子。
句子甲:金庸先生是中國人。
句子乙:香港話是粵語。
句子丙:孔明是諸葛亮。
在句子甲中,沒有人傻得以為中國只得一個人,就是金庸本人。因為大家都知道在句子甲中 ,金庸先生是中國人,語意是指中國多於一個人,其中一位是金庸先生。但在句子乙中,某些人以…Read More
地有南北,時有古今,兼談項少龍的下場(三)以「地有南北」證明「時有古今」
我第一篇文章簡述了漢語多種方言,及以地圖顯示這些方言的分布。為何漢語有這麼多方言呢?難道是巧合?我試以粵語香港音,以及吳語溫州音比較一下(先忽視聲調)。
(香港音參考粵語審音配詞字庫,溫州音參考小學堂以及鄭張尚芳先生《溫州方言志》)
以上的怪符號(國際音標)先不用管它,先看粵語香港音這一行,再看最後的字母,一共有六個,由上而下是/p/、/t/、/k/、/m/、/n/、/ŋ/。將這六個…Read More
地有南北,時有古今,兼談項少龍的下場(四) 未解之謎
在第三篇網誌,我談到唐玄宗改字的故事,他在空閒讀《尚書·洪範》篇這句時,覺得「頗」和「義」不押韻,所以把字改了,原句是:
無偏無頗,遵王之義。
亦提到假如有古音,即唐朝和先秦口音不同,這樣唐玄宗改音就不對,因為口音不同,押韻的根據當然也不同。餘下的問題在於唐朝和先秦的口音有沒有不同。在上一篇網誌,說明如果有方言存在,我們便能追溯到更早的時代有更古老的語言,是這些方言的祖先。我們如何知道唐朝時有沒有方言呢?我們看看顏之…Read More
地有南北,時有古今,兼談項少龍的下場(一)
地有南北
當今神州大地上,芸芸眾生超越十三億人,所謂地有南北,正是說這片大地上,各省各地百姓都有自己的語言,自己的口音。所謂「十里不同音」,眾多口音任何止千萬,假如將同源的語言制成譜系,中國大地上所說的語言和口音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是壯侗語族,分佈於中國西南部,如壯語、傣語、布依語等;二是藏緬語族,分佈於中國西南以及西藏,如藏語、景頗語、以及早已滅絕的西夏語等;還有苗瑤語系(如苗語)、阿爾泰語系(如滿語及蒙古語)等等,最後還有漢…Read More
地有南北,時有古今,兼談項少龍的下場(二)古人用粵語念詩嗎
常常在網絡上見到這個說法:粵語是古代雅言,古人說的語言是廣東話。例如這位人兄,他說:
問「古代人講野系講廣東話定系普通話」,古代中國人當然是講廣東話啦!其實廣東話才是真正源自古漢語的語言,才是中華文化傳統。廣東話實源於漢代時漢武帝派遺三十萬大軍南征百越,即現時廣西一帶時,這批軍人將原中原文化帶到廣東來,就成為廣東話的源流。(見雅虎知識:我想問古代人講野系講廣東話定系普通話?)
這個問…Read More
粵語審音配詞字庫,稱字庫有點作大。不少字查不到。不少字所稱之正音也受質疑。
回覆刪除若真是大學的製作,未免粗疏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