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4日 星期日

你說甚麼「鳩」?

  某天,我正瀏覽面書,忽見有人痛罵記者白癡,到底所為何事?原來是報章把飲「鴆」止渴寫成了飲「鳩」止渴,所以被看眾恥笑,先看看這則報導。


  我也不列資料出處了,反正原本上載的人也沒有說明是哪份報紙,也不知是何年何月何日的報導,且報紙人人皆可買得,所以就算了。當時我看過,只是笑笑,小弟我中文水平差,這般艱深的成語我是不會用的,看過笑過就算。過了幾天,瀏覽某網站時心血來潮,想看看明朝的歷史,便選了最短的來讀,名叫《明朝滅亡的真相》。看到崇禎帝怒殺袁崇煥,民族英雄慘遭千刀萬剮,袁手下大將祖大壽死於戰後終於降清,心情久久不能平伏,但看著看著不禁啞然失笑,原來我又看見飲「鳩」止渴了。


  《明朝滅亡的真相》這篇文章雖然短,但言簡意賅,適合我等不願直接看文言文的人;只是踫巧給我看到錯字,但總是瑕不掩瑜的。講回正題,到底這個「鳩」字是甚麼呢?為何不少人會將二字混淆?眾所周知,「鳩」是種鳥(《詩經》名句或多或少聽過),詳細的解說下篇再談。至於「鴆」字是甚麼,則需解一解。先說讀音,粵音「鴆」音「朕」。

  「鴆」解「毒酒」和「用毒酒毒死別人」,這個意義下原先只寫作「酖」,例如左傳中只有「酖」字而沒有「鴆」字,左傳中有一則故事,記載如下:魯國君主魯莊公快要死了,他打算把君主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姬般,魯莊公連忙叫自己的弟弟叔牙和季友來托孤。魯莊公問弟弟該立誰人為後,叔牙不識相,竟然回話說魯莊公另一位弟弟慶父很有才能,季友則說以死事奉魯莊公的兒子姬般。魯莊公不滿叔牙的答案,所以派季友殺死叔牙。當時情形如下(《左傳·莊公三十二年》):「成季(即是季友)使以君命命僖叔,待于鍼巫氏,使鍼季(魯國大夫)「酖」之曰,飲此則有後於魯國,不然,死且無後,飲之,歸及逵泉而卒,立叔孫氏。」而「鴆」字在先秦時代只解作一種鳥,還有没有「毒酒」和「用毒酒毒死別人」的意思。

  「酖」為何有「毒酒」和「用毒酒毒死別人」的意思呢?傳說「鴆」鳥的羽毛有劇毒。《左傳正義》引《晉諸公贊》:「鴆鳥食蝮,以羽翮擽酒水中,飲之則殺人」,說「鴆」這種鳥連大蛇(蝮)都吃,將「鴆」鳥的羽毛和酒水攪伴在一起,人喝了必死無疑。後來由本來鳥類的意思引伸成名詞和動詞,另造「酖」一字,「酖」字就解作「毒酒」和「用毒酒毒死別人」了,先秦以後這兩個意思寫成「鴆」也可。所以成語飲「鴆」止渴,照先秦時期的寫法應該是飲「酖」止渴,意思就是飲毒酒止渴,比喻做事只顧解決燃眉之急,但不考慮後果嚴重,所以不可寫成飲「鳩」止渴。

  另外,我恐怕上面說得不清楚,以及許慎認為「耽」於逸樂的「耽」也應該寫成「酖」,但是我不同意,因為我在文獻中找不到例子,所以寫成以下這個表。下篇續談「鳩」字。



參考資料:《明朝滅亡的真相》,見國學導航

後記:維基文庫《左傳正義》引《晉諸公贊》,誤作《晉語》諸公贊,怪不得《國語》找不到那句句子;應該是誤衍「語」字,而校者不知有《晉諸公贊》一書,遂誤作《晉語》諸公贊,一時間找不到阮元校刻的版本,所以也没有查證從前的版本有誤否。

Related Posts:

  • 要屈人講匪語其實唔難   雖然我一向都不喜歡蘋果日報的文筆,雖然我更不喜歡蘋果日報報導失實,我更討厭大陸的官腔,但是我絕不胡亂指責他人說匪語,因為我讀的書少,明清小說讀過的在十本以內,佛教也只看過寥寥數本。我不知道誰有陳雲老師的學問,竟可痛快地罵人說匪語,我也想有這等魄力。可是只有大量閱讀過往的白話作品,才能斷定是不是官腔以及歐化句,普通人絕難為之,因為學藝不精。   所謂匪語,基本上指的就是官腔,即是捨棄宋元明清以來的白話傳統,只有字數,推砌文字,思想空洞… Read More
  • 如何用移民消滅當地語言  移民能夠消滅當地語言,這似乎是常識。例如閩人客家人之於台灣原住民語,歐洲人之於美洲原住民語,不待多言。但我要講的,乃是移民能夠將一個沒有人以之為母語的語言成為通行語,繼而消滅當地原有語言。   比如說普通話,普通話本源自北京話,只不過是北京一地之方言,只是官話的一個變體,遠北京一點,例如石家莊,口音又不同,更遑論江南之地了。推普機雷厲風行下,成為中國人的共通語,各地方言面臨減絕,而移民就是元凶之一。問題來了,既然普通話只是北京一地之方言,真… Read More
  • 歌詞隨筆(一):自在的小鳥  IQ博士是日本漫畫家鳥山明的成名作,卡通片八十年代在香港播出後大受歡迎,鄭國江先生重新填詞的主題曲更是街知巷聞。由於我是名小毒男,毒得小時候看得很少卡通片,IQ博士一集也没有看過。可是這首主題曲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小時候覺得旋律輕快,歌詞也琅琅上口,「小雲同小吉好重要」像是洗了腦般不停在腦海中重播,但僅此而已。到我長大後,才知道詞曲皆是上乘之作。  (引自此)   少時錯過了龍珠等經典的卡通片,除了因為我是九十後,也是因為少時… Read More
  • 你說甚麼「鳩」?  某天,我正瀏覽面書,忽見有人痛罵記者白癡,到底所為何事?原來是報章把飲「鴆」止渴寫成了飲「鳩」止渴,所以被看眾恥笑,先看看這則報導。   我也不列資料出處了,反正原本上載的人也沒有說明是哪份報紙,也不知是何年何月何日的報導,且報紙人人皆可買得,所以就算了。當時我看過,只是笑笑,小弟我中文水平差,這般艱深的成語我是不會用的,看過笑過就算。過了幾天,瀏覽某網站時心血來潮,想看看明朝的歷史,便選了最短的來讀,名叫《明朝滅亡的真相》。看到崇禎… Read More
  • 「鳩」談之後記  上文談到維基文庫的《左傳正義》,有一則《正義》引的書,名曰《晉諸公贊》,但維基文庫誤作「《晉語》諸公贊」,近日翻查古本,發覺有些版本不誤,有些版本就錯了。武英殿本《左傳正義》就沒有弄錯,作《晉諸公讚》(贊讚互通)。 (武英殿本《左傳正義》莊公三十二年)   看到書頁上就知道武英殿本十三經注疏校刊於乾隆四年。後來嘉慶二十一年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經注疏廣為流行,當中附有不同版本的校記,歷來受學者重視,通稱為阮刻本十三經注疏。我找到的北京大… Read More

1 意見:

  1. [參考資料:《明朝滅亡的真相》,見國學導航。]

    潮流多「導航」啊。國學有導航,怪不得電視播紀錄片也有聲音導航。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