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2日 星期二

地有南北,時有古今,兼談項少龍的下場(一)

地有南北


當今神州大地上,芸芸眾生超越十三億人,所謂地有南北,正是說這片大地上,各省各地百姓都有自己的語言,自己的口音所謂「十里不同音」,眾多口音任何止千萬,假如將同源的語言制成譜系,中國大地上所說的語言和口音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是壯侗語族,分佈於中國西南部,如壯語傣語布依語等;二是藏緬語族,分佈於中國西南以及西藏,如藏語景頗語以及早已滅絕的西夏語等;還有苗瑤語系(如苗語)阿爾泰語系(如滿語及蒙古語)等等,最後還有漢語
 
甚麼是漢語呢?你或許覺得這個問題很蠢,這還不容易嗎?漢語就是中國話,中國話就是國語要是有人膽敢如此回答,我一定馬上說,來人呀,把他拖出去斬了!好啦,我說笑而己,我小時候好不了多少,以為漢語就是國語和廣東話假如換個答案呢?漢語就是漢族所操的語言這個答案還不夠精確,「地有南北」有關,這卻是為何?因為漢語是一個集合概念,既然地有南北,漢語當然不是一個語言,也不只是幾個方言而已,而是數之不盡的漢語方言群,而每個方言都有自己的特色

相信大家都聽過以下方言的名稱:上海話閩南話台語客家話潮州話,還有我最熟悉的廣東話粵語等等假如按語言學家的分類,根據不同方言語音演變的特色,通常將漢語分為八大方言(自北而南)

一是官話,例如北京話南京話;
二是晉語,例如邯鄲話;
三是吳語,例如上海話溫州話;
四是贛語,例如南昌話;
五是湘語,例如長沙話雙峰話;
六是閩語,例如泉州話潮州話;
七是客語,例如五華客家話
  八是粵語,例如廣州話

再參考一下維基百科漢語方語條的方言分布圖,但分類稍有不同(維基其實也很好用啦):



不要以為官話就是國語,語言分類上的官話和國語的關係就像水果和蘋果一樣,國語只是官話的一個分支而已再看以上的名稱,有語意重疊之處(台語是閩南話一支),範圍有大有小(客家話範圍大,上海話範圍小,因為上海話只係吳語一支,而吳語和客家話同級),語意模糊(廣東話可指粵語,亦可指客語,因為皆分布於廣東)當然這個分類也僅是分類而已,當中不乏可議之處,例如晉語是否應和官話合併等,這留待語言學家探索,先不談它漢語的下級是閩語,客話,粵語等,可以再分下去,例如閩語可以再分東南西北四支,閩南語下有泉州話潮州話等等暫時只需要知道有三層分類法就夠了以潮州話為例,全稱是漢語閩語潮州話,這個三層分級法暫時夠用故此我們香港人口中所稱的「廣東話」或是「粵語」,語言學上的分類實際就是漢語粵語廣州話,因為香港粵語大抵發源於廣州,除去香港人所說的懶音,兩地語音大致一樣,分類為漢語粵語香港話也可

想感受一下漢語方言差異之大,可以聽聽用閩南語(詳細哪地方言就不知,會者請告知)唱的秋風辭,再用粵語,或國語,或自己熟知的方言比對一下歌辭是西漢漢武帝所作,如下: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汎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簫鼓鳴兮發櫂歌,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現在行文中至少餘下幾個問題:其一甚麼是同源語言 其二甚麼是語音流變其三語言方言的方別,頭兩個問題的解答看這裏

假如我今生有幸再次踏足神州,走遍大江南北,衷心希望漢語方言尚未滅絕每個語言及方言都有其獨特之處,皆有動人的地方,世上沒有甚麼語言可以取代另一語言或方言,假如不明白這點,這裏你是白來一趟了,請回,不送

Related Posts:

  • 地有南北,時有古今,兼談項少龍的下場(一)補遺粵語和香港話   上文我反覆跟大家說,香港話和粵語是兩個概念,在學術上不可以混為一談,以我提及的三層分類法,香港話全稱是漢語粵語香港話。但這卻是語言影響心理的最佳例子,我舉一個例子。   句子甲:金庸先生是中國人。   句子乙:香港話是粵語。   句子丙:孔明是諸葛亮。   在句子甲中,沒有人傻得以為中國只得一個人,就是金庸本人。因為大家都知道在句子甲中 ,金庸先生是中國人,語意是指中國多於一個人,其中一位是金庸先生。但在句子乙中,某些人以… Read More
  • 地有南北,時有古今,兼談項少龍的下場(三)以「地有南北」證明「時有古今」   我第一篇文章簡述了漢語多種方言,及以地圖顯示這些方言的分布。為何漢語有這麼多方言呢?難道是巧合?我試以粵語香港音,以及吳語溫州音比較一下(先忽視聲調)。  (香港音參考粵語審音配詞字庫,溫州音參考小學堂以及鄭張尚芳先生《溫州方言志》)   以上的怪符號(國際音標)先不用管它,先看粵語香港音這一行,再看最後的字母,一共有六個,由上而下是/p/、/t/、/k/、/m/、/n/、/ŋ/。將這六個… Read More
  • 地有南北,時有古今,兼談項少龍的下場(二)古人用粵語念詩嗎   常常在網絡上見到這個說法:粵語是古代雅言,古人說的語言是廣東話。例如這位人兄,他說:     問「古代人講野系講廣東話定系普通話」,古代中國人當然是講廣東話啦!其實廣東話才是真正源自古漢語的語言,才是中華文化傳統。廣東話實源於漢代時漢武帝派遺三十萬大軍南征百越,即現時廣西一帶時,這批軍人將原中原文化帶到廣東來,就成為廣東話的源流。(見雅虎知識:我想問古代人講野系講廣東話定系普通話?)   這個問… Read More
  • 地有南北,時有古今,兼談項少龍的下場(四) 未解之謎   在第三篇網誌,我談到唐玄宗改字的故事,他在空閒讀《尚書·洪範》篇這句時,覺得「頗」和「義」不押韻,所以把字改了,原句是:   無偏無頗,遵王之義。   亦提到假如有古音,即唐朝和先秦口音不同,這樣唐玄宗改音就不對,因為口音不同,押韻的根據當然也不同。餘下的問題在於唐朝和先秦的口音有沒有不同。在上一篇網誌,說明如果有方言存在,我們便能追溯到更早的時代有更古老的語言,是這些方言的祖先。我們如何知道唐朝時有沒有方言呢?我們看看顏之… Read More
  • 地有南北,時有古今,兼談項少龍的下場(一) 地有南北 當今神州大地上,芸芸眾生超越十三億人,所謂地有南北,正是說這片大地上,各省各地百姓都有自己的語言,自己的口音。所謂「十里不同音」,眾多口音任何止千萬,假如將同源的語言制成譜系,中國大地上所說的語言和口音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是壯侗語族,分佈於中國西南部,如壯語、傣語、布依語等;二是藏緬語族,分佈於中國西南以及西藏,如藏語、景頗語、以及早已滅絕的西夏語等;還有苗瑤語系(如苗語)、阿爾泰語系(如滿語及蒙古語)等等,最後還有漢… Read More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