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原則甲:假如不能證明「原音」一定錯誤,不改讀音。
大原則乙:假如能夠證明「原音」一定錯誤,才改讀音。改訂的音一定能證明百分百正確,不是這樣,則不改。
我這個考慮主要是基於語言演變有其規律,但當中也有看似不規律的地方,假使不能完滿證明我們所讀的音有錯,便不能改;假如肯定我們所讀的音有錯,才可以改。但具體甚麼叫做「證明」,甚麼叫做「錯誤」,要用實例才能說明。所以大家如果質疑我的大原則,不妨先從我的小原則下手,因為我每說明一個正音的問題,都用一個小原則說明。
我這個考慮主要是基於語言演變有其規律,但當中也有看似不規律的地方,假使不能完滿證明我們所讀的音有錯,便不能改;假如肯定我們所讀的音有錯,才可以改。但具體甚麼叫做「證明」,甚麼叫做「錯誤」,要用實例才能說明。所以大家如果質疑我的大原則,不妨先從我的小原則下手,因為我每說明一個正音的問題,都用一個小原則說明。
我們先看看「搜」索的「搜」字,何氏所訂的正音。
(注一)
再看看廣韻的「搜」字。
(注二)
他認為「搜」字應該讀做陰平聲,即是「收」音;而不是陰上聲,即是「手」音。他的依據是廣韻收「搜」字在尤韻中,尤韻屬平聲,所以只可以讀平聲,而不可讀上聲。問題是廣韻或許也有失收的音。我們看同時期的集韻:
(注三)
我們看到集韻竟然收有八個音之多,紅色對應的正是廣韻「搜」的所鳩切,看韻目就知了,也是尤韻;而且還發現一個上聲的讀音(藍色),是蘇后切。用粵語切一切,蘇的聲母是/s/,后的韻母是/ɐu/,聲調取蘇的陰聲,加上集韻厚韻所屬的上聲,就是/sɐu/陰上聲了,也就是何氏所說的「日常錯讀」。
推論到這裏,我們知道為何廣韻「搜」字沒有上聲,因為廣韻也有失收的音,就是這麼簡單。但是為何集韻收有八個音之多呢?可以有兩個理論。
理論甲:集韻廣納百川,將不同方言的音都收進去。
理論甲:集韻廣納百川,將不同方言的音都收進去。
理論乙:集韻根據的語言,「搜」字有一字多音。
或者是兩個兼而有之,否則很難解釋為何 「搜」字有平上去三個讀法,而三個讀法裏面再細分出一共八個讀音。但是不論如何,以下這個結論總是沒錯的。
結論:集韻收集的某個方言,「搜」字讀上聲。
既然如此, 粵語讀「搜」字作陰上聲也是很正常,只是繼承了集韻收集的其中一個讀音。廣韻沒有收集所有粵語字音的源頭,在廣韻裏找不到粵語某些字音的淵源也是很合理的,不能因此便說我們日常的讀音有錯。
以上是一個表格,數字一至四是指四種觀點,但只有一最合理。
觀點一:集韻「搜」字的其中一個讀音是蘇后切,上聲,經過規律的音變,變做粵語的/sɐu/陰上聲,這是較為合理的解釋。
觀點二:誤以粵語的/sɐu/陰上聲對應廣韻的所鳩切,以及集韻的踈鳩切;不合理的地方是沒有想為何中古的平聲竟變作現代的上聲,沒有看集韻的話就有這個問題。
觀點三:觀點三是從觀點二來的,因為對應錯誤,以為中古的平聲字變作現代粵語的上聲字。何氏的觀點是以此為「日常錯讀」,反對他的人便說這是「約定俗成」,是為「例外音變」,錯誤在於對應了錯的反切,音變歷史上沒有這件事,歷史上實際發生過的音變應該是觀點一的音變。(這是為何我堅持不說「約定俗成」,沒有弄清楚今音對應古代那個反切,不能斷定是不是「例外音變」,更談不上是不是約定俗成了。)
觀點四:承觀點二三而來,由於將粵語讀音和古代反切錯配,依廣韻的反切造一個讀音:/sɐu/陰平聲,現代粵語中「搜」字根本沒有這個讀音,何氏也證明不了粵語歷史上曾經有過這個讀音。所以「搜」字不應該讀作/sɐu/陰平聲,而是照讀原讀:/sɐu/陰上聲。
我的推論完畢,為何我沒有用很具體的字眼說明大原則的字眼,甚麼叫「證明」,甚麼是「錯誤」,因為我要有一個很具體的例子才能解釋清楚,不同的例也許有不同的應用。將大原則說得太具體,便不能通行於各種情況了。
小原則:先窮盡所有的古書,找出所有的反切,看看這些反切能否對應今音。假如能夠,就不是「日常錯讀」了;假如不能,再想方法解釋。
大原則所說的「證明」,就是「這些反切能否對應今音」,如果可以,就不是「錯誤」;如果不可以,再想方法解釋。
大原則所說的「證明」,就是「這些反切能否對應今音」,如果可以,就不是「錯誤」;如果不可以,再想方法解釋。
注三:引自小學堂集韻「搜」字條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