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繁體之美】歷史學者:簡體字令人退步)
今回到「复」字,簡體「复」字,對應三個正體字,真是亂得很。殘體「复」,對應正體「覆」,粵音fuk7。覆,意思是覆蓋。兩漢時喜用「天覆地載」一語,意思是恩德如上天覆蓋,如土地盛載,用來形容恩澤之厚。例如《說苑》:「天覆地載,謂之天子。」有天地的恩德,才能居天子之位。
「复」,對應正體「複」,粵音fuk7。複,意思是複雜、重複。《說文》:「複,重衣也。」複的本義是兩重衣服,後來引伸出複雜、重複之意。許慎於《說文》的解釋是否真的符合「複」字的本義呢?不一定,但起碼證明東漢時期已經有「複」字了。
「复」,對應正體「復」,粵音fuk9。「復」,意思是回復、再次。《說文》:「復,往來也。」復的本義是往來,去了再返來,所以有回復、再次的意思。例如李白的「千金散盡還復來」,千金散盡了還會回來。上堂時老師說這個復字,要讀成fɐu6,不過我看不出兩個讀音有明顯的分工。而且段玉裁注「復」字說:「今人分別入聲去聲。古無是分別也。」既然段玉裁認為古人沒有兩個讀音。「千金散盡還復來」,「復」字讀成fuk9,似乎問題不大。如果讀者有其他材料,歡迎指正。
(「复」字孳乳表及最遲出現時期)
最後說說漢字的孳乳,所謂孳乳,就是在一個基礎字形上,加上不同的部件,形成新的文字。例如見現二字,一開始只有見字,例如《易經》所說的「見龍在田」[注一],後來才做「現」字。以「复」來說,一開始只有「复」字[注二],後來才加上偏旁,所以才有「複」、「復」、「覆」三字。因為單單一個「复」字,不能負擔太多音義,所以必然要做新字形來分工。這反映人類發展,思維由簡單到複雜的過程,一個字義慢慢引伸出其他意義。假如全部簡化成一個「复」字,這能否反映不同的意義呢?人腦能力能力有限,多記幾個字形問題不大,因為多數可以從偏旁知道字義。如果全部簡化成一個字形,這是歷史倒退,大眾再不能分別不同字的不同意思了,因為幾個字義都壓縮在一個字形中,這本來就不便利學習,而且違背古人文字孶乳的用意。
[注一]:「見龍在田」之「見」,讀同現。「見龍在田」是說有龍出現在田野。
[注二]:例如「復」字,甲骨文只作「复」字,金文才開始有「復」字。見《金文常用字典》「復」字條。
段玉裁注「復」字 說:「今人分別入聲去聲。古無是分別也。」
回覆刪除古音應為fɐu6,讀古文用古音,益增韻味。釋義方面,讀成fɐu6或fuk9,是的,沒甚問題。
月月,骨字也,非朋字也。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