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體之所以殘,不但在於無理削改正體字,還將幾個正體字合併成一個殘體字。且以「干」字為例,看看殘體如何殘。殘體一個「干」字,對應「干」、「乾」、「幹」三個字。
「干」,對應正體「干」,粵音kon1。「干」,本義是盾,所以有詩句曰「幾曾識干戈」,就是這個干字。揚雄《方言》:「盾,自關而東或謂之瞂,或謂之干,關西謂之盾。」可見「干」的本義是盾,例如《詩·大雅》:「干戈戚揚。」後來由盾引伸出干犯的意思,例如《韓詩外傳》「居下而好干上」,就是說居下而好犯上。另外,「干」也常見於人名。因商紂想看聖人七竅而死的比干,一定要寫成比干,總不能作比幹。又如段干木,是戰國時代魏文侯的老師,絕不能寫成段幹木,正如鄭松泰不能寫成鄭鬆泰一樣。
「干」,對應正體「幹」,粵音kon3。「幹」,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是事情,能幹、事幹是也。例如張國榮名曲《始終會行運》「為人為我,不必區分,一切事幹,開心要緊」。另一個意思是樹幹,何楷《古周易訂詁》引《詩詁》云:「木旁生者為枝,正出者為幹」。《詩詁》是說,樹木的主幹叫幹,分支叫做樹枝。這個意義下的「幹」字,有時寫成「榦」,《說文》有收「榦」字,不過古書多用「幹」字,不作「榦」。
「干」,對應正體「乾」,粵音kon1。「乾」是乾濕之乾,是乾枯之乾,《左傳·僖十五年》慶鄭曰:「張脈僨興,外彊中乾。」外強中乾之「乾」用的就是這個意思。孫悟空一把燒乾水臟洞,《西遊記》說:「(猴王)隨即洞裡放起火來,把那水臟洞燒得枯乾,盡歸了一體」。
「干」,對應正體「乾」,粵音khin4。乾,是《周易》六十四卦第一卦。聞一多認為乾卦之乾,本義是指北斗七星,由於北斗七星處於天極,所以星辰都圍著它轉,是為天軸,後人用乾來代指天,《周易·說卦》:「乾,天也」。乾隆之乾,眾所周知乾讀作khin4,而非kon1。何謂乾隆?《說卦》以乾為天,隆就是昌通,乾隆就是天道昌隆之意。正式來說,乾坤之乾不能寫成「干」,不過上網找找便知,寫成「干坤」大有人在。
由此可見,殘體的「干」字,對應三個正體字,三個讀音,四個義項,殘體之殘就在此。單是評批殘體,但不了解對應那些正體字,不但批評得不到位,有時自己也難免犯錯。
2015年4月29日 星期三
萬惡的殘體字(一):說「干」
Related Posts:
論「二十八宿」之「宿」應讀「秀」 到底「二十八宿」的「宿」,應該讀入聲的「縮」,還是讀去聲的「秀」呢?爭論「宿」字的讀音不自今日始,古人已經有這個論辯。趙翼認為「宿」字應該只有入聲一讀,又舉白居易的詩為證,來證明唐朝「宿」字應該只有入聲一讀。[注一]他們論證的方法是否合理呢?我看未必。最主要的問題出在漢字身上,當今的漢字大多數為一字一音,所以有些清代學者就從字面觀察,認為古時的漢字也是一字一音,這個推斷當然是錯的。只因為用同一個漢字表達兩個字義,不能證明這個漢字只有一個讀音,… Read More
雷神和星期四的由來 英語星期四是Thursday,對應古英語þurresdæg,þurresdæg又來自þunresdæg。照字面解,þunresdæg即thunder's day,thunder(Þunor)在古英語中,除了解作雷電外,亦解作雷神。þunres是Þunor的屬格,Þunor加上屬格詞尾es,中間的o再縮短而消失,就變成þunres,成為þunresdæg;中間的n受後面的r影響而同化,就變成þurres,成為þurresdæg。 為… Read More
丼(tum2)垃圾的丼字正確嗎?兼談丼字的音義 今日又看見談論粵語正字的文章,當中提及tum2垃圾的tum2應該寫作丼。我直覺我告訴這個寫法大有問題,而且印象中丼好像是和制漢字(其實中國古代已有),和tum2垃圾的tum2好似無關。不過當我搜集了資料後,發覺tum2寫作丼也有其道理。不過丼字讀音和字義都有點複雜,我列出丼字的三個語源,為何tum2可寫作丼就呼之欲出。 語源一 讀音:子郢切,粵音tseng2 釋義:井田,水井。 說文解字只收丼字,不收井字,釋義是「八家爲一丼… Read More
從《中庸》「壹戎衣」到詩經「壹發五豝」—淺述「壹」字詞義引伸一,《中庸》「壹戎衣」新解 《中庸》「壹戎衣」舊解以鄭玄為代表。鄭玄注:「戎,兵也。衣讀如殷,聲之誤也, 齊言殷聲如衣。壹戎殷者,壹用兵伐殷也。」不過鄭玄的注解只對了一半。解依作殷,正確,壹戎解作壹用兵刖不確。有學者歸納了此句的三種解釋,第三解最符合文意。「壹戎衣按「殪戎殷」解,譯為「滅亡大商」。如清毛奇齡《四書賸言》云:「《中庸》壹戎衣而有天下,此壹字是殪字,《尚書.康誥》曰:殪戎殷;言滅大殷也。」[注一] 二,壹有滅義 《中庸… Read More
《論語》「九合諸侯」新解一,論語「九合諸侯」舊解 「九合諸侯」典出《論語.憲問》:「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舊解一般認為九合是指齊桓公九次會合諸侯,所以《論語義疏》引《史記》為解,全文為「寡人兵車之會三,乘車之會六,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兵車之會三」加上「乘車之會六」,齊桓公會合諸侯就剛好是九次。不過也有以九為虛數的,九是陽數之盡,九次是言其次數之多,不是剛好九次。《穀梁傳》云:「衣裳之會十有一。」范寧的注釋注出是那十一次諸侯盟會。… Read More
無線有套卡通, 其中一個角色叫 "干仔" (配音員讀乾濕個"乾"), 我諗應該係 "乾仔" (乾坤個 "乾").
回覆刪除樓上應該是說《妖怪手錶》,根據該作的官方設定,角色全名叫「今田干治」(Imada **Kan**chi),眞的是「干」不是「乾」。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