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8日 星期一

《屯卦》譯注韻讀

《屯卦》正文譯注 [經文]屯卦。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注文]建侯,大封諸侯。 [譯文]屯卦。大通順。利於卜問。不利出行。利於大封諸侯。 [說明] [經文]初九。磐桓,利居貞。利建侯。 [注文]磐,大石,桓,牆。居貞,卜問居處。 [譯文]初九。以大石為牆,利於卜問居處。利於大封諸侯。 [說明]以大石為牆則安全穩固,可以安居。 [經文]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 [注文]屯、邅、班,皆馬匹盤旋之貌。匪,非;寇,賊;婚媾,夫妻。「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應作「女貞:字不字?十年乃字。」女,未婚少女,此指待嫁之人。字,生育。十年,虛數,非實指。 [譯文]六二。有人騎馬盤旋,不是盜賊,而是夫妻。少女卜問:「能生孩子還是不能生孩子?」卜問結果為:「十年之後才能生孩子。」 [說明]夫妻騎馬盤旋,此是古禮,男方親迎新娘,男女一同騎馬,繞場三周。《易經...

2016年3月27日 星期日

《坤卦》譯注韻讀

《坤卦》正文譯注 [經文]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注文]牝馬,雌馬。攸,所也。迷,迷路;得主,找到主人。「利西南」二句句有省略,即「利西南,西南得朋;不利東北,東北喪朋」。十貝曰朋,指錢財。安貞,卜問安否。 [譯文]坤卦。大通順。利於卜問蓄養雌馬。君子出行,先迷路,後尋得主人。利於往西南,西南方得到錢財,不利往東北方,東北方喪失錢財。卜問是否安全,吉祥。 [說明]利牝馬之貞,有利卜問和牝馬相關之事,蓋指畜養雌馬言。《離卦.卦辭》:「畜牝牛,吉。」乾為天,坤為地;乾為主,坤為輔。雌馬對雄馬言,君子對主人言,雌馬君子皆為輔。 [經文]初六。履霜,堅冰至。 [注文]履,踩也。 [譯文]初六。腳踏霜雪,堅冰來至。 [說明]此爻概指武王伐紂,武王伐紂概在冬季,且需橫渡孟津河,河道已結冰,所以先有霜雪,繼以堅冰。 [經文]...

2016年3月1日 星期二

《乾卦》譯注韻讀

《乾卦》正文譯注 [經文]乾。元亨。利貞。 [注文]乾,卦名,粵音/khin4/(此為國際音標,下同)。元,大也;亨,亨通。利,占得此卦後,有利於實行某事;貞,卜問,即用甲骨占卜。 [譯文]乾卦。大通順。利於卜問。 [說明]古代占卜方法有兩種,一為「筮」,即用蓍草及《易》類文獻占卜,以卦辭爻辭斷吉凶;二為「卜」,即以甲骨占卜,視裂痕定吉凶。古時龜卜成本高,牛骨龜甲頗不易得,而且龜卜結果比易占結果更重要,即古人所謂「筮短龜長」,所以「先筮後卜」。得「利貞」後,再卜之;得「貞凶」,則不卜。《周禮.春官.筮人》鄭玄注:「當用卜者先筮之,于筮之凶,則止,不卜。」 [經文]初九。潛龍,勿用。 [注文]潛龍,潛入水中之龍。用,施行也;勿用,不可有所作為。 [譯文]初九。龍潛入水中,不可有所作為。 [說明]《易經》成於西周初年,龍為當時實際存在的動物。當時已瀕臨滅絕,所以後世不得見,《易經》成書時...

2016年2月10日 星期三

《小爾雅集釋》箋記(不定期更新)

《小爾雅集釋》箋記 封,大也。 封何以有大訓?諸家認為封為豐之假借。胡承珙:「封與豐通。《邶.谷風》:『采葑采菲。』《釋文》云:『葑亦作蘴。』豐有大訓,故封亦為大矣。」胡世琦:「《方言》、《廣雅》葑皆作蘴。《方言》:『凡物之大貌曰豐。』亦通作寷。《說文》:『寷,大屋也。』《廣雅》:『寷,大也。』」封古音在東部,豐古音在冬部,聲近義通,於古概為同族詞。言封豐互通,可也;以豐說封有大義,則不可。封本義為邊界,《小爾雅.廣詁》:「封,界也。」引伸為聚土之名,《周禮•地官•司徒》注:「聚土曰封。」物聚則大,故封有大義。介為界之本字,又有大義,是其例,詳彼條。 莽,大也。 王煦引《說文》:「莽沆,大水也。一日大澤。」莽沆為大水,此乃引伸義也,莽之本義應為草。《小爾雅.廣言》:「莽,草也。」《玄應音義》卷十二「榛莽」注引《說文》:「木叢生曰榛,眾草曰莽也。」又引伸為大。漢語多功能字庫:「莽的本義是草叢,古時野外的草叢一望無際,深遠遼闊,《左傳.哀公元年》:『暴骨如莽』,杜預註:『草之生於廣野,莽莽然,故曰草莽。』故莽引申有大、廣闊、深遠義。」蕪本義為草,又有豐義,同從無聲字如幠又有大義,是其例,詳彼條。 蔡,法也。 王煦引《尚書.禹貢》「三百里蔡」以釋此條,非也,且誤記《史記集解》馬融注為《史記正義》鄭玄注。《史記正義》引馬融注:「蔡,法也。受王者刑法而已。」訓蔡為法,非也。胡世琦引《尚書》鄭注:「蔡之言殺,減殺其賦。」讀蔡為殺是也,蔡殺上古音同在月部,然不如釋蔡為放於義為長。《左傳.昭元年》:「周公殺管叔而蔡蔡叔。」《杜注》:「蔡,放也。」《釋文》:「上蔡音素葛反。《說文》作X,音同,字从殺下米。」故胡世琦曰:「是蔡又音殺,放流亦刑法之一也。」以《杜注》釋「三百里蔡」正合。《禹貢》下言「三百里流」,流亦放也,與蔡為放相對,亦可證此說。 蔡何以訓法?胡世琦曰:「是蔡又音殺,放流亦刑法之一也。」然《禹貢》孔疏云:「蔡之為法,無正訓也。」《小爾雅今注》:「典藉訓蔡為法僅此一例。」即以蔡為放,終覺於義未安。上已證蔡通殺,而殺又通術,術訓法則為雅詁。《墨子.非儒下》:「親親有術,尊賢有等。」孫詒讓《墨子間詁》引王引之:「此即中庸所謂親親之殺,尊賢之等。今云親親有術者,殺與術聲近而字通也。」《說文約注》引餘炯之說:「杀即古文殺字,杀從乂朮聲。」術又從朮得聲,故殺得以通術。《禮記•文王世子》:「公族之罪,雖親不以犯有司,正術也,所以體百姓也。」《鄭注》:「術,法也。」《禮記•祭統》:「尸亦餕鬼神之餘也,惠術也,可以觀政矣。」《鄭注》:「術,猶法也。」古代恆以「法術」二字連言,因二字義同也。 爰,易也。 諸家引《左傳.僖公十五年》「作爰田」以證此條,非也。如訓爰為易,則作爰二字同為動詞,似非的詁。《左傳》之「作爰田」,《國語.晉語三》述此事作「作轅田」,《漢書.地理志下》云「孝公用商君,制轅田,開仟伯。」「爰田」概即休耕地。 1.《說文》:「𧻚田,易居也。」 2.《漢書.食貨志上》:「民受田,上田夫百畝,中田夫二百畝,下田夫三百畝。歲耕種者為不易上田;休一歲者為一易中田;休二歲者為再易下田,三歲更耕之,自爰其處。」 3.《漢書.地理志下》顏注引孟康:「三年爰土易居,古制也。」 4....

2015年9月12日 星期六

「姣」字語源考

  發姣、姣婆、姣屎燉燉⋯⋯一大堆形容女子發情、充滿騷味的詞都離不開一個「姣」字。現今以「姣」形容女子大多帶點貶義,但「姣」字之初的用法,卻跟現在大相逕庭。 一,「姣」的本義   「姣」字講就講得多,哪個字才是「姣」的本字呢?其實很多粵語口語字都是來自上古漢語,不過找出語源要費一番工夫。我認為「姣」的本字就是「姣」。先看看古代典籍「姣」的本義,再看「姣」字如何演變成今義。   《詩經.月出》:「佼人憭兮。」   《釋文》:「佼,字又作姣。」   揚雄《方言》:「秦晉之間,凡好而輕者謂之娥。自關而東河濟之間謂之媌,或謂之姣。」   《說文解字》:「姣,好也。」   按古代字書記載,「姣」的美好的意思。而《詩經.月出》的「佼」又寫作「姣」,所以《詩經.月出》的「佼」也解作美好。粵語的「姣」字,最早可以追溯自《詩經.月出》。不過古代字書只將「姣」字解作美好,語義稍為空泛,究竟「姣」是哪...

2015年9月9日 星期三

荒謬的粵語「正字」

  自香港主權由英國轉交中共後,中共政權對香港的壓迫無日無之,對語言的壓迫更在首位。中共深知語言能帶來身份認同,身份認同又帶來「暴亂」。香港特有的粵語文化,中共必欲取之而後快。所以中小學漸漸被普教中取代,電視台取消粵語配音,對此香港人心生反感。越是打壓,香港人越想保護粵語。為了保護粵語,香港人必需對粵語心生認同,而認同粵語,不單強調粵語是我等的母語,又用其他方法。其中一種方法,便是證明粵語比大陸的通行語普通話更典雅。典雅有兩個方面,一在音,二在義。一在音者,就是證明粵語比普通話更接近中古音;二在義者,就是證明粵語的詞滙更為「存古」。第一個方法害處不大,畢竟粵語比普通話更接近中古音是學術界通識,要證明也不難,只要指出粵語比普通話音節多,而且保留入聲合口鼻音等中古韻尾即可。只不過間中有人說唐朝人是講「廣東話」等反智言論,此外問題不大。證明粵語的詞滙更為「存古」就更為複雜,因為詞滙系統不如音節...

2015年9月8日 星期二

詩經筆記(一)

一,「永」字字組本義為「長也」 《毛詩.漢廣》:「江之永矣。」《毛傳》:「永,長也。」 《文選.登樓賦.注》引《韓詩》作「漾」。《薛君章句》:「漾,長也。」 《說文》:「水長也。」引《詩》作「羕」。 《爾雅.釋詁》:「永、羕,長也。」 《毛詩傳箋通釋》:「羕又通作養,《夏小正》『時有養日』、『時有養夜』,養亦羕也。」 《淮南子.墬形.注》:「洋,或作養。」《尚書古文撰異》:「是則壁中故書作瀁,孔安國以今文讀之,易為漾也。」又曰:「養古音同洋。」 《毛詩.碩人》:「河水洋洋。」《毛傳》:「洋洋,盛大也。」   「永」可以通「羕」,又可以通「漾」,因為「漾」從「羕」聲,「羕」又從「永」聲。按《毛詩傳箋通釋》,「羕」又可通作「養」,「羕」「養」都從「羊」,所以「羕」字從「羊」聲,又從「永」聲,「羕」則是雙聲符字。「羕」通「養」「羕」「養」都從「羊」,可見「養」可通「羊」聲字,從《淮南子注》...

2015年9月5日 星期六

「詩六義」晚出說證

一,朱熹《詩》說   後人言《詩》,喜用「賦、比、興」解說。「賦、比、興」的來歷是甚麼呢?本義是甚麼呢?後人的解讀又是否符合本義?先以朱熹《詩集傳》為例,試看朱熹的用法,這是最傳統的解法。   《葛覃》:「害浣害否。歸寧父母。」下注「賦也」。   《螽斯》:「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下注「比也」   《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下注「興也」。   何謂「賦、比、興」?朱熹自有定義。   《葛覃》注:「賦者,敷陳其事。」   《螽斯》注:「比者,以彼者比此物也。」   《關雎》注:「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朱熹又解釋「風、雅、頌」三種詩體的分別。   《詩經集傳原序》:「凡詩之所謂風者,多出於里巷歌謡之作,所謂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者也。」   又「若夫雅頌之篇,則皆成周之世,朝廷郊廟樂歌之詞,其語和而莊,其義寬而密。」 ...

2015年7月23日 星期四

粵語「靚」字(leng3)語源考

  粵語讚人漂亮,素來喜用leng3字,香港人多數寫成「靚」字,這個寫法是否正確呢?有人認為「靚」字源自壯語,這又是否符合歷史? 一,「靚」字粵語音tsing6,源自上古漢語,義謂「漂亮」   首先要知道「靚」字從見責聲,粵音讀tsing6,讀同靜止之靜,和leng3是兩個詞語。以「靚」字的聲符為「青」字來看,「靚」字讀tsing6非常合理,讀leng3就不符合「靚」字的聲旁,粵語以「靚」字表leng3音,是個權宜的寫法。有趣的是,「靚」字(tsing6)也有漂亮的意思。查《集韻》「靚」字,一共有兩個讀音。   靚,靜:從母靜韻三等開口(讀音甲)   靚:從母勁韻三等開口(讀音乙)      靜韻是清韻的上聲,勁韻是清韻的去聲,所以兩個讀音只有聲調上的差別,可視為同源字。而讀音甲的「靚」字,和「靜」字同音,所以「靚」字和「靜」字亦是同源,只不迥是同一個語詞的不同寫法。「靚」字多數用...

2015年7月21日 星期二

《詩經.關雎》筆記

一.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關關]《毛傳》:「關關,和聲也。」 [雎鳩]邵晉涵《爾雅正義》:「雎鳩即今魚鷹,以目驗之,其色蒼黑。」學名為Pandion haliaetus。姚際恆《詩經通論》:「雎鳩,雌雄和鳴,有夫婦之象,故托以起興。」 [洲]《毛傳》:「水中可居者曰洲。」《說文》引《詩作「在河之州」。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今《毛詩》《爾雅》作洲,俗字也。」 [窈窕]《楚辭》王逸《注》:「窈窕,好貌。」《廣釋.釋詁》:「窈窕,好也。」窈窕有美好之義。窈窕即《詩經.月出》之窈糾、懮受、要紹,四詞皆有曲折意,女子體態以曲折為美,如張衡《七辯》「夭紹紆折,此女色之麗也」,《洛神賦》「婉若游龍」。《魯靈光殿賦》:「曲折要紹而環勾。」《注》:「要紹,曲貌。」 [淑]《毛傳》:「淑,善也。」 [好逑]二字同義,為同義平列詞。《毛傳》:「逑,匹也。」好亦匹也,《詩經.木瓜》:「永以為好也。」此好字即用匹意。詳見聞一多《詩經新義》。《焦氏易林.履之無妄》:「雎鳩淑女,賢聖配偶。」句式與《詩經》類同,可證好逑即配偶。好,粵語應讀去。《關雎》之「好逑」即《詩經.兔罝》之「公侯好仇」。仇,粵音讀同求(khɐu4),而非仇人之仇(sɐu4)。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