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1日 星期二

《詩經.關雎》筆記

一.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關關]《毛傳》:「關關,和聲也。」
[雎鳩]邵晉涵《爾雅正義》:「雎鳩即今魚鷹,以目驗之,其色蒼黑。」學名為Pandion haliaetus。姚際恆《詩經通論》:「雎鳩,雌雄和鳴,有夫婦之象,故托以起興。」
[洲]《毛傳》:「水中可居者曰洲。」《說文》引《詩作「在河之州」。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今《毛詩》《爾雅》作洲,俗字也。」
[窈窕]《楚辭》王逸《注》:「窈窕,好貌。」《廣釋.釋詁》:「窈窕,好也。」窈窕有美好之義。窈窕即《詩經.月出》之窈糾、懮受、要紹,四詞皆有曲折意,女子體態以曲折為美,如張衡《七辯》「夭紹紆折,此女色之麗也」,《洛神賦》「婉若游龍」。《魯靈光殿賦》:「曲折要紹而環勾。」《注》:「要紹,曲貌。」
[淑]《毛傳》:「淑,善也。」
[好逑]二字同義,為同義平列詞。《毛傳》:「逑,匹也。」好亦匹也,《詩經.木瓜》:「永以為好也。」此好字即用匹意。詳見聞一多《詩經新義》。《焦氏易林.履之無妄》:「雎鳩淑女,賢聖配偶。」句式與《詩經》類同,可證好逑即配偶。好,粵語應讀去。《關雎》之「好逑」即《詩經.兔罝》之「公侯好仇」。仇,粵音讀同求(khɐu4),而非仇人之仇(sɐu4)。

二.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荇]顏之推《顏氏家訓.家訓》引先儒:「水草,圓葉細莖,隨水淺深。今是水悉有之(按,是水悉有,凡水皆有),黃花似蓴,江南俗亦呼為豬蓴,或呼為荇菜。」
[左右]《詩集傳》:「或左或右,言無方也。」
[流]《毛傳》:「流,求也。」陳奐《詩毛氏傳疏》:「古流求同部(按,同部指上古韻部相同),流本不訓求,而《詁訓》(按,即《毛傳》,《毛傳》全稱為《毛詩詁訓傳》)云爾者,流讀與求同,其字作流,其意為求,此古人假借之法也。」
[寤寐]《毛詩傳箋通釋》:「寤寐,猶夢寐也。」寤寐二字同義,詳見《毛詩傳箋通釋》。

三.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思服]服即思念,思服二字同義平列,說詳聞一多《詩經新義》。胡承珙《毛詩後箋》:「康誥曰『要囚,服念五六日』,服念連文,服即念也,念即思也。」《毛傳》:「服,思之也。」《詩經新義》:「《傳》文疑當重服字,作『服,服思之也。』今本脫一服字,則思下『之』字殆成贅文。』
[悠]說文:「悠,憂也。」悠為長又為憂,猶永又為長又為憂。《詩經.漢廣》:「江之永矣。」永訓長,說文引作「江之羕矣」。《詩經.二子乘舟》:「中心養養。」《毛傳》:「養養然憂不知所定。」可見「養」有憂義。「羕」「養」二字同從羊聲,與「永」同字(三字均上古陽部字),可證「永」有長義,又有憂意。
[輾轉]輾轉二字同義,《說文》:「展,轉也。」《詩毛氏傳疏》:「展與轉同義,展轉又與反側同義。重言之,思之甚至不安斯寢。」

四.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采]《詩經.芣苢.傳》:「采,取也。」
[瑟琴]《詩經通論》:「棠棣篇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今云「琴瑟友」,正是夫婦之義。」
[友]《毛傳》:「宜以琴瑟友樂之。」琴瑟友之,奏琴瑟而親近之。

五.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芼]《廣雅.釋詁》:「芼,取也。」《爾雅》:「芼,搴也。」《毛詩傳箋通釋》:「搴亦取也。先儒或訓芼為芼羹之芼,失其義矣。」
[鐘鼓]以《關雎》為民歌,大謬。《儀禮.鄉飲酒禮》「賔出奏陔」鄭《注》:「鍾鼓者,天子、諸侯備用之,大夫、士鼓而已。」可證《關雎》應為天子諸侯之詩,以《關雎》為民歌者誤,說詳季旭昇《詩經古義新證》。
[鍾鼓樂之]鍾,即鐘字。樂,《詩毛氏傳疏》:「讀如喜樂之樂。」鐘鼓樂之,奏鐘鼓而使之快樂。

 (雎鳩,即今之魚鷹,photo via fiker user Andy Morffew)

 (鐘之出土實物,見季旭昇《詩經古義新證》二五六,文史哲出版社,民國八十四年)

Related Posts:

  • 丼(tum2)垃圾的丼字正確嗎?兼談丼字的音義  今日又看見談論粵語正字的文章,當中提及tum2垃圾的tum2應該寫作丼。我直覺我告訴這個寫法大有問題,而且印象中丼好像是和制漢字(其實中國古代已有),和tum2垃圾的tum2好似無關。不過當我搜集了資料後,發覺tum2寫作丼也有其道理。不過丼字讀音和字義都有點複雜,我列出丼字的三個語源,為何tum2可寫作丼就呼之欲出。 語源一   讀音:子郢切,粵音tseng2   釋義:井田,水井。   說文解字只收丼字,不收井字,釋義是「八家爲一丼… Read More
  • 論「二十八宿」之「宿」應讀「秀」  到底「二十八宿」的「宿」,應該讀入聲的「縮」,還是讀去聲的「秀」呢?爭論「宿」字的讀音不自今日始,古人已經有這個論辯。趙翼認為「宿」字應該只有入聲一讀,又舉白居易的詩為證,來證明唐朝「宿」字應該只有入聲一讀。[注一]他們論證的方法是否合理呢?我看未必。最主要的問題出在漢字身上,當今的漢字大多數為一字一音,所以有些清代學者就從字面觀察,認為古時的漢字也是一字一音,這個推斷當然是錯的。只因為用同一個漢字表達兩個字義,不能證明這個漢字只有一個讀音,… Read More
  • 「詩六義」晚出說證一,朱熹《詩》說   後人言《詩》,喜用「賦、比、興」解說。「賦、比、興」的來歷是甚麼呢?本義是甚麼呢?後人的解讀又是否符合本義?先以朱熹《詩集傳》為例,試看朱熹的用法,這是最傳統的解法。   《葛覃》:「害浣害否。歸寧父母。」下注「賦也」。   《螽斯》:「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下注「比也」   《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下注「興也」。   何謂「賦、比、興」?朱熹自有定義。   《葛覃》注:「… Read More
  • 《論語》「九合諸侯」新解一,論語「九合諸侯」舊解   「九合諸侯」典出《論語.憲問》:「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舊解一般認為九合是指齊桓公九次會合諸侯,所以《論語義疏》引《史記》為解,全文為「寡人兵車之會三,乘車之會六,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兵車之會三」加上「乘車之會六」,齊桓公會合諸侯就剛好是九次。不過也有以九為虛數的,九是陽數之盡,九次是言其次數之多,不是剛好九次。《穀梁傳》云:「衣裳之會十有一。」范寧的注釋注出是那十一次諸侯盟會。… Read More
  • 《詩經.關雎》筆記一.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關關]《毛傳》:「關關,和聲也。」 [雎鳩]邵晉涵《爾雅正義》:「雎鳩即今魚鷹,以目驗之,其色蒼黑。」學名為Pandion haliaetus。姚際恆《詩經通論》:「雎鳩,雌雄和鳴,有夫婦之象,故托以起興。」 [洲]《毛傳》:「水中可居者曰洲。」《說文》引《詩作「在河之州」。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今《毛詩》《爾雅》作洲,俗字也。」 [窈窕]《楚辭》王逸《注》:「窈窕,好貌。」《廣釋.釋詁》:… Read More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