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3日 星期四

粵語「靚」字(leng3)語源考

  粵語讚人漂亮,素來喜用leng3字,香港人多數寫成「靚」字,這個寫法是否正確呢?有人認為「靚」字源自壯語,這又是否符合歷史?

一,「靚」字粵語音tsing6,源自上古漢語,義謂「漂亮」

  首先要知道「靚」字從見責聲,粵音讀tsing6,讀同靜止之靜,和leng3是兩個詞語。以「靚」字的聲符為「青」字來看,「靚」字讀tsing6非常合理,讀leng3就不符合「靚」字的聲旁,粵語以「靚」字表leng3音,是個權宜的寫法。有趣的是,「靚」字(tsing6)也有漂亮的意思。查《集韻》「靚」字,一共有兩個讀音。

  靚,靜:從母靜韻三等開口(讀音甲)
  靚:從母勁韻三等開口(讀音乙)
  
  靜韻是清韻的上聲,勁韻是清韻的去聲,所以兩個讀音只有聲調上的差別,可視為同源字。而讀音甲的「靚」字,和「靜」字同音,所以「靚」字和「靜」字亦是同源,只不迥是同一個語詞的不同寫法。「靚」字多數用作朝請之義,考察「靚」字為何有漂亮的意思,還得從「靜」字入手。「靜」字本有美善之義。

  《詩經.既醉》:「籩豆靜嘉。」《鄭箋》:「乃用籩豆之物,潔清而美。」
  《詩經.靜女》:「靜女其姝。」《詩集傳》:「靜者,閒雅之意。」

  《詩經.既醉》「靜嘉」二字義近,「嘉」有美善之義,「靜」亦有美善之義。《詩經.靜女》「靜女其姝」之「靜」有優雅之義。「靜」字本有「善」義,後來引伸出漂亮之義。

  「靜」字解作漂亮,是客家話的用法。按教育部臺灣客家話常用詞詞典,「靚」字臺灣客家話應該讀成/tsiang/(調值各地口音不同),釋義是「美麗」。客家話童謠《大地靚靚》,「靚靚」正是「美麗」之義。如果以上推斷無錯,粵語leng3字寫成「靚」,只不過因為「靚」(粵音tsing6)和leng3剛好都有「漂亮」之義。我也同時反駁「靚」字源自壯語的說法,一是有訓詁的書證,證明「靚」字的「漂亮」之義可追溯至古代,而且「漂亮」這個意思太過普通,不應用借字表逹。

二,令,賜也,善也

  我認為粵語leng3源自「令」字的白讀,ling6是「令」字的文讀,文白異讀的問題留待下文論證,先解決「令」字詞義引伸的問題。「令」字的本義是賞賜,再引伸出美善的意思。這和「休」字詞義引伸相似,「休」字本義是賞賜,再引伸出美善之義。

  「令」字本義為賞賜。
  衛簋:「王曾令衛赤市、攸勒」。《金文今譯類檢》譯文:「王加賞衛的物品有:紅色的蔽膝、青銅裝飾的馬轡首絡銜。」
  《禮記.中庸》:「天命之謂性。」《中庸菁華選粹》譯文:「上天所賦予人的本質特性叫做本性。」

  「令」字引伸義為善。
  《爾雅.釋詁》:「令,善也。」
  《詩經.卷阿》:「令聞令望。」《鄭箋》:「令,善也。」
  《孟子.告子上》:「令聞廣譽施於身。」《孟子章句》:「令,善也。」

  《金文今譯類檢》譯文大致正確,「曾令」應該譯為「乃賜」,譯文解「曾」作「增」誤,不過解「令」為「賜」是正確的。可見「令」的本義為賞賜,「命」是「令」的累增字,「天命之謂性」之「命」一樣要解作「賜」。後來「令」字引伸出「善」義,《詩經.卷阿》「令聞令望」便是。為何「令」字引伸出「善」之義,大概是因為賞賜本是美事,所以引伸出「善」義。

  「令」字再由「善」義引伸出「漂亮」之義,變成粵語的leng3;如同「靜」字本有「善」義,引伸出「漂亮」之義,變成客家話的/tsiang/。有客家話加盟,由「善」義引伸出「漂亮」之義的途徑應該是合理的。

  順便講講「休」字的詞義引伸,「休」字的本義也是「賜」,再引伸出「善」意。用本義的如小臣簋「叔休於小臣貝三朋、臣三家」,以及金文的套語「對揚王休」。用引伸義的如《詩經.長發》「何天之休」,《鄭箋》云「休,美也。」這也證明「命」字由賞賜再引伸出美善之義可信。

三,leng3是「令」的白讀

  「令」字中古音為來母勁韻三等開口,日常的讀音ling6其實是「令」字的文讀音。以《清》《靜》《勁》三韻為例(《清》《靜》《勁》分別為平上去聲,只有聲調不同),可以證明《清》《靜》《勁》三韻的文白異讀,都是ing/eng類型,以下左邊的詞語要念文讀(韻母為ing),右邊念白讀(韻母為eng)。

  淨:淨土,乾淨(勁韻)
  正:正常,正(勁韻)
  聲:聲明,出聲(清韻)
  名:名氣,人名(清韻,白讀有變調)

  「令」字為勁韻字,《勁韻》字對應粵語白讀為eng韻母,leng3符合《勁韻》由中古到粵語白讀的演變,綜合語義演變及語音演變,leng3應該就是「令」字的文讀音。餘下只有一個問題,就是leng3的聲母是濁音,源自中古次濁聲母,對應粵音應該是陽去聲(第六聲),不知為何leng3讀陰去聲(第三聲),我還未想到合理的解釋,留待日後再談。

Related Posts:

  • 粵語「靚」字(leng3)語源考  粵語讚人漂亮,素來喜用leng3字,香港人多數寫成「靚」字,這個寫法是否正確呢?有人認為「靚」字源自壯語,這又是否符合歷史? 一,「靚」字粵語音tsing6,源自上古漢語,義謂「漂亮」   首先要知道「靚」字從見責聲,粵音讀tsing6,讀同靜止之靜,和leng3是兩個詞語。以「靚」字的聲符為「青」字來看,「靚」字讀tsing6非常合理,讀leng3就不符合「靚」字的聲旁,粵語以「靚」字表leng3音,是個權宜的寫法。有趣的是,「靚」字(… Read More
  • 丼(tum2)垃圾的丼字正確嗎?兼談丼字的音義  今日又看見談論粵語正字的文章,當中提及tum2垃圾的tum2應該寫作丼。我直覺我告訴這個寫法大有問題,而且印象中丼好像是和制漢字(其實中國古代已有),和tum2垃圾的tum2好似無關。不過當我搜集了資料後,發覺tum2寫作丼也有其道理。不過丼字讀音和字義都有點複雜,我列出丼字的三個語源,為何tum2可寫作丼就呼之欲出。 語源一   讀音:子郢切,粵音tseng2   釋義:井田,水井。   說文解字只收丼字,不收井字,釋義是「八家爲一丼… Read More
  • 粵語「攰」字語源考  粵語「攰」字,意思是「累」,這個字是否粗鄙不文呢?因為一開始我以為「攰」字只是個口語詞,於經傳無考,以致我忽略這個字的文化底蘊。其實這個字,最早見於《三國志.魏志.蔣濟傳》。當時賦役繁重,所以蔣濟上疏說:「弊攰之民,儻有水旱,百萬之衆,不為國用。」大意是說如果民眾極度疲累,再加上水旱,就算有一百萬人之多,也不能化為國家的力量。《康熙字典》引《集韻》的釋義是「疲極也」,不過《說文》無收「攰」字,「攰」字的語源是否就停在《三國志》呢?其實不然,「… Read More
  • 「姣」字語源考  發姣、姣婆、姣屎燉燉⋯⋯一大堆形容女子發情、充滿騷味的詞都離不開一個「姣」字。現今以「姣」形容女子大多帶點貶義,但「姣」字之初的用法,卻跟現在大相逕庭。 一,「姣」的本義   「姣」字講就講得多,哪個字才是「姣」的本字呢?其實很多粵語口語字都是來自上古漢語,不過找出語源要費一番工夫。我認為「姣」的本字就是「姣」。先看看古代典籍「姣」的本義,再看「姣」字如何演變成今義。   《詩經.月出》:「佼人憭兮。」   《釋文》:「佼,字又作姣。」… Read More
  • 荒謬的粵語「正字」  自香港主權由英國轉交中共後,中共政權對香港的壓迫無日無之,對語言的壓迫更在首位。中共深知語言能帶來身份認同,身份認同又帶來「暴亂」。香港特有的粵語文化,中共必欲取之而後快。所以中小學漸漸被普教中取代,電視台取消粵語配音,對此香港人心生反感。越是打壓,香港人越想保護粵語。為了保護粵語,香港人必需對粵語心生認同,而認同粵語,不單強調粵語是我等的母語,又用其他方法。其中一種方法,便是證明粵語比大陸的通行語普通話更典雅。典雅有兩個方面,一在音,二在義… Read More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