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永」字字組本義為「長也」
《毛詩.漢廣》:「江之永矣。」《毛傳》:「永,長也。」
《文選.登樓賦.注》引《韓詩》作「漾」。《薛君章句》:「漾,長也。」
《說文》:「水長也。」引《詩》作「羕」。
《爾雅.釋詁》:「永、羕,長也。」
《毛詩傳箋通釋》:「羕又通作養,《夏小正》『時有養日』、『時有養夜』,養亦羕也。」
《淮南子.墬形.注》:「洋,或作養。」《尚書古文撰異》:「是則壁中故書作瀁,孔安國以今文讀之,易為漾也。」又曰:「養古音同洋。」
《毛詩.碩人》:「河水洋洋。」《毛傳》:「洋洋,盛大也。」
「永」可以通「羕」,又可以通「漾」,因為「漾」從「羕」聲,「羕」又從「永」聲。按《毛詩傳箋通釋》,「羕」又可通作「養」,「羕」「養」都從「羊」,所以「羕」字從「羊」聲,又從「永」聲,「羕」則是雙聲符字。「羕」通「養」「羕」「養」都從「羊」,可見「養」可通「羊」聲字,從《淮南子注》可證明「養」可通「洋」。
可見,「永」「羕」「漾」「養」「洋」都是一音之轉。綜合《毛傳》及《說文》,這個詞組的字義應是「長也」,以及「盛大也」,引伸義為「憂」,又引伸又渡水。
二,本義又引伸為「憂」
《毛詩.二子乘舟》:「中心養養。」《毛傳》:「養養然憂。」
《爾雅.釋訓》:「悠悠、養養,思也。」《刑疏》引《詩》:「中心養養。」
《爾雅.釋詁》、《說文》:「恙,憂也。」
《爾雅.釋訓》訓「養養」為思,思概亦憂也。「永」本義為「長也」,又引伸為渡水。如「荒」本義為「大」,引伸為「亡失」。
三,本義又引伸為「渡」
《毛詩.漢廣》:「不可泳思。」《毛傳》:「潛行為泳。」
《說文》:「泳,潛行水中。」
《毛詩.谷風》:「就其淺矣、泳之游之。」
「泳之游之」承上「就其淺矣」,《毛傳》《說文》以「潛行」訓「泳」,「潛行」即渡水,非今之潛水,詳參《毛詩傳箋通釋.漢廣》。
《釋名.釋親屬》:「荒,大也。」
《毛詩.天作》:「大王荒之。」《毛傳》曰:「荒,大也。」此處應訓為奄有之義,然可以訓「荒,大也」為古訓。
《禮記.少儀》:「有亡而無疾。」《鄭注》:「亡,去也。」
《史記.晉世家》:「明亦因亡去。」亡即去也。
《馬王堆.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主失立(位)則國芒(荒)。」
《馬王堆.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讀「芒」為「荒」,「芒」又從「亡」聲,可見「亡」「荒」互通。「荒」本義為大,引伸義為「亡去也」,引伸義寫作「亡」。本義為「大」者,即引伸為「度過」,「荒亡」、「永泳」二組皆然,此類字義引伸概為古人思維。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