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3日 星期四

粵語「靚」字(leng3)語源考

  粵語讚人漂亮,素來喜用leng3字,香港人多數寫成「靚」字,這個寫法是否正確呢?有人認為「靚」字源自壯語,這又是否符合歷史?

一,「靚」字粵語音tsing6,源自上古漢語,義謂「漂亮」

  首先要知道「靚」字從見責聲,粵音讀tsing6,讀同靜止之靜,和leng3是兩個詞語。以「靚」字的聲符為「青」字來看,「靚」字讀tsing6非常合理,讀leng3就不符合「靚」字的聲旁,粵語以「靚」字表leng3音,是個權宜的寫法。有趣的是,「靚」字(tsing6)也有漂亮的意思。查《集韻》「靚」字,一共有兩個讀音。

  靚,靜:從母靜韻三等開口(讀音甲)
  靚:從母勁韻三等開口(讀音乙)
  
  靜韻是清韻的上聲,勁韻是清韻的去聲,所以兩個讀音只有聲調上的差別,可視為同源字。而讀音甲的「靚」字,和「靜」字同音,所以「靚」字和「靜」字亦是同源,只不迥是同一個語詞的不同寫法。「靚」字多數用作朝請之義,考察「靚」字為何有漂亮的意思,還得從「靜」字入手。「靜」字本有美善之義。

  《詩經.既醉》:「籩豆靜嘉。」《鄭箋》:「乃用籩豆之物,潔清而美。」
  《詩經.靜女》:「靜女其姝。」《詩集傳》:「靜者,閒雅之意。」

  《詩經.既醉》「靜嘉」二字義近,「嘉」有美善之義,「靜」亦有美善之義。《詩經.靜女》「靜女其姝」之「靜」有優雅之義。「靜」字本有「善」義,後來引伸出漂亮之義。

  「靜」字解作漂亮,是客家話的用法。按教育部臺灣客家話常用詞詞典,「靚」字臺灣客家話應該讀成/tsiang/(調值各地口音不同),釋義是「美麗」。客家話童謠《大地靚靚》,「靚靚」正是「美麗」之義。如果以上推斷無錯,粵語leng3字寫成「靚」,只不過因為「靚」(粵音tsing6)和leng3剛好都有「漂亮」之義。我也同時反駁「靚」字源自壯語的說法,一是有訓詁的書證,證明「靚」字的「漂亮」之義可追溯至古代,而且「漂亮」這個意思太過普通,不應用借字表逹。

二,令,賜也,善也

  我認為粵語leng3源自「令」字的白讀,ling6是「令」字的文讀,文白異讀的問題留待下文論證,先解決「令」字詞義引伸的問題。「令」字的本義是賞賜,再引伸出美善的意思。這和「休」字詞義引伸相似,「休」字本義是賞賜,再引伸出美善之義。

  「令」字本義為賞賜。
  衛簋:「王曾令衛赤市、攸勒」。《金文今譯類檢》譯文:「王加賞衛的物品有:紅色的蔽膝、青銅裝飾的馬轡首絡銜。」
  《禮記.中庸》:「天命之謂性。」《中庸菁華選粹》譯文:「上天所賦予人的本質特性叫做本性。」

  「令」字引伸義為善。
  《爾雅.釋詁》:「令,善也。」
  《詩經.卷阿》:「令聞令望。」《鄭箋》:「令,善也。」
  《孟子.告子上》:「令聞廣譽施於身。」《孟子章句》:「令,善也。」

  《金文今譯類檢》譯文大致正確,「曾令」應該譯為「乃賜」,譯文解「曾」作「增」誤,不過解「令」為「賜」是正確的。可見「令」的本義為賞賜,「命」是「令」的累增字,「天命之謂性」之「命」一樣要解作「賜」。後來「令」字引伸出「善」義,《詩經.卷阿》「令聞令望」便是。為何「令」字引伸出「善」之義,大概是因為賞賜本是美事,所以引伸出「善」義。

  「令」字再由「善」義引伸出「漂亮」之義,變成粵語的leng3;如同「靜」字本有「善」義,引伸出「漂亮」之義,變成客家話的/tsiang/。有客家話加盟,由「善」義引伸出「漂亮」之義的途徑應該是合理的。

  順便講講「休」字的詞義引伸,「休」字的本義也是「賜」,再引伸出「善」意。用本義的如小臣簋「叔休於小臣貝三朋、臣三家」,以及金文的套語「對揚王休」。用引伸義的如《詩經.長發》「何天之休」,《鄭箋》云「休,美也。」這也證明「命」字由賞賜再引伸出美善之義可信。

三,leng3是「令」的白讀

  「令」字中古音為來母勁韻三等開口,日常的讀音ling6其實是「令」字的文讀音。以《清》《靜》《勁》三韻為例(《清》《靜》《勁》分別為平上去聲,只有聲調不同),可以證明《清》《靜》《勁》三韻的文白異讀,都是ing/eng類型,以下左邊的詞語要念文讀(韻母為ing),右邊念白讀(韻母為eng)。

  淨:淨土,乾淨(勁韻)
  正:正常,正(勁韻)
  聲:聲明,出聲(清韻)
  名:名氣,人名(清韻,白讀有變調)

  「令」字為勁韻字,《勁韻》字對應粵語白讀為eng韻母,leng3符合《勁韻》由中古到粵語白讀的演變,綜合語義演變及語音演變,leng3應該就是「令」字的文讀音。餘下只有一個問題,就是leng3的聲母是濁音,源自中古次濁聲母,對應粵音應該是陽去聲(第六聲),不知為何leng3讀陰去聲(第三聲),我還未想到合理的解釋,留待日後再談。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