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7日 星期五

通行粵語拼音問題

  這個題目我想談很久了,就是現在的拼音有點問題,很多時不清楚這些拼音表達甚麼語音。那我談的是哪一套拼音?先談粵語,現時通行的拼音方案違反音理。

  先談談國際音標,百多年前一批語言學家,根據拉丁文,再參以希臘文,以及其他文字,再逐年修訂,務求這套音標能夠精確表達任何語言。各位看官或許疑惑,我是否批評各個方言的拼音不符合國際音標呢?中國方言是中國方言,拼音為何必然符合國際音標呢?請勿著急,不符合國際音標乃是必然的,這只是表面現象,我要批評的是這些音標不符合音理,還有其他原因。

  先看看國際音標如何標不同的塞音。所有語言都有塞音,大部分語言的塞音都有這兩個維度,就是送氣還是不送氣,帶音還是不帶音。二二得四,這樣的話,一個語言最多有四種塞音,一是送氣且帶音,二是送氣不帶音,三是不送氣及帶音,四是不送氣不帶音。送氣不送氣是指送氣強弱,送氣強的稱之為送氣,送氣弱的稱之為不送氣,例如粵語巴扒二字聲母的分別。帶音不帶音是指是否經過聲帶而造成振動,有就是帶音,無就是不帶音。粵語客家話没有這樣的對立,閩南話吳語等方言就有。聽聽英文字典的發音,beat和speed當中b和p的分別,就是帶音不帶音的對立,此例中,b是帶音,p是不帶音。

(塞音主要類別)

  以唇音為例,國際音標先用兩個不同的字母標帶音和不帶音的語音。如下:
  帶音:b
  不帶音:p

  再將送氣的音加一個h在右上角,不過為印刷方便,不上標也可以:
  帶音不送氣:b,帶音送氣:bh
  不帶音不送氣:p,不帶音送氣:ph

  二二得四,一共有四種音標,問題就在這裏。似乎只有梵語有齊四種塞音,古希臘語和閩南語等語言有三種,粵語客家話有兩種,所以如何運用音標就可以隨各人之意。

  以粵語為例,只有不帶音送氣,不帶音不送氣兩種。按通行的粵語拼音,不帶音送氣(如扒)是p,不帶音送氣(如巴)是b。[注一]問題是,為何不是這樣,不帶音送氣(如扒)是ph,不帶音不送氣(如巴)是p呢?當然你可以不跟國際音標,日語有假名,韓語有諺文,台灣國語也有音標,不一定用國際音標,不一定用拉丁字母,這樣似乎沒有多大問題。但我堅持己見,這套音標依然有問題,我有幾個理由。

(通用拼音及修訂後之拼音一覽)

  一,這不符合音理,粵語塞音的對立是送氣不送氣,不是帶音不帶音,這套音標令人誤會。二,前人發明國際音標在先,我們制訂粵語音標在後,我們可以利用國際音標,但不能將最基本的國際音標標音原則都捨棄,這樣倒不如不用。我們可以效法日人創假名,台灣人用拼音,不一定用拉丁字母,也不一定用國際音標。三,用國際音標標音,即p標/p/,ph標/ph/,也是非常方便,而且符合國際音標,又符合音理。當然,不正視的話,這個世界就沒有真正的問題,沿用舊有的音標,字典不見得會爆炸。四,假如閩南語用這個標音方法,問題更大。先告一段落,語言有三套塞音的問題下文再談。

[注一]:參看粵語審音配詞字庫聲母拼音對照表。除了當中的萬國音標,其餘一律有本文的問題。
[注二]:這套音標其實是源自躄腳的英語,b本來標英語的/b/(帶音),現用作粵語的/p/(不帶音),因為粵語没有帶音的塞音,遇到英語的塞音,如/b/,就發成/p/。例如bad一詞,本來發/ba:d/,因為不會發帶音,因而變成/pa:t/。繼續習用這套音標只令英語能力(以及其他語言)雪上加霜。學習有帶音不帶音的語言,如閩南語,或是法語時,只會令人迷惑。

2015年3月25日 星期三

談「北冥有魚」

  《莊子》是道家經典,歷來備受士人重視,注釋不下數十家。然而有少數字詞未有定解,例如《莊子》開篇首句:北冥有魚。冥字何解?歷來有兩種意見。一訓冥為海,一訓冥為幽冥之地。

  訓冥為海,如《莊子釋文》:「北冥,本一作溟,覓經反,北海也。」
  訓冥為幽冥之地,如劉武《莊子內篇補正》:「今就北冥二字言,北表方,冥表色,即北方幽黑。」

  訓冥為海自然有其根據。一,《莊子釋文》引一本作溟,說明後世抄寫《莊子》的人,有認為冥解作海的,所以加水字邊於冥字。二,冥海二字連用,說明冥海二字同義,如成玄英《疏》引東方朔《十州記》:「溟海無風,而洪波百丈。」溟海之溟有水字邊,說明十州記作者或後世抄寫的人都認為溟海之溟解作海。

(冥的篆文,見漢典引說文解字

  訓冥為幽冥之地也有根據。朱桂曜認為冥解作海,《補正》反駁之:『然朱氏謂冥即海,亦大非。下文「窮髮之北有冥海者」,如朱氏說,是冥海為海海矣。考說文:「冥,幽也。從日、六,冖聲。日數十,十六日而月始虧。」冖亦夜也。簡文窅冥之訓得之。十洲記云:「水黑色,謂之冥海。」以水言海,以黑言冥,非謂冥即海也,冥僅表色而已。今就「北冥」二字言,北表方,冥表色,即北方幽黑。其義止此。』

  兩個字義都有道理,其實冥訓海是絕對可以的,正如海之所以有海水的意思,就是因為海是灰冥無邊,這和冥訓幽冥,又引伸出海水的道理一樣。海之所以有海水的意思,和晦字有關。《說文》:「晦,月盡也。」晦是一月最後一日。這時月亮灰暗無光,所以晦又有灰暗的意思。《詩‐陳風》風雨如晦。《毛傳》:「晦,昏也。」究竟是盡頭引伸出灰暗之義,還是灰暗引伸出盡頭之意,這且先不管,知道晦有昏暗和盡頭雙重意思便可。[注一]

  所以海的本義是灰暗無邊的土地盡頭,而土地盡頭不一定是海水。大家都聽過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這個成語;第一,中國所處之地,只有東面和南面是海;第二,《爾雅》:「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夷狄戎蠻都是中原外少數民族的名稱,可見四海是人住的地方,所以本義不是海水。所以司馬牛向子夏抱怨自己沒有兄弟,子夏回答他道:「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所以宋朝刑昺所寫的《疏》說:「能此疏惡而友賢,則東夷、西戎、南蠻、北狄,四海之內,九州之人,皆可以禮親之為兄弟也。」《刑疏》採用了,《爾雅》的說法解四海,可見海字本義不是海水,而是有世界灰暗盡頭的意思,後來才引伸出海水之義。而《莊子》下文說「南冥者,天池也。」似乎冥池二字只是互文,字義相同。

  所以冥本義是幽冥,再引伸出海水的意思,這是合理的。劉氏《補正》說明冥字有幽冥的意思,這不能否定引伸義。劉氏又引《莊子》下文冥海一詞,說明冥不可訓海,否則冥海就成海海,同樣這也不必然,需知古人著書也有用平列詞語。就是《莊子‐逍遙遊》本篇也多不勝數,例如:「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擁腫、繩墨、卷曲、規矩,這四組詞語都是平列,首字次字意思相同相近。《補正》又引《十州記》「水黑色,謂之冥海。」這只不過說明《十州記》中的冥海是解黑海,不能否定莊子中北冥、南冥、冥海,冥能訓海。

  從詞義引伸說明冥字可以引伸出海水之義,《補正》的反駁不是完全正確,但《補正》用本義解釋,也確有根據。兩邊似乎都合理,但我認為冥訓海更為合理。一,這符合古代注疏家的意見;第二,按海本為晦暗引伸至海水,幽冥之冥引伸至海水之義符合古人思維;第三,《莊子》下文說「南冥者,天池也」,冥池二字似是對換一下,旨在豐富文辭而耳,而不是字義不同;第四,《補正》的反駁不能百份百否定冥訓海。只不過暫時還未發現他處冥有海水的意思,所以還有待更多的佐證。

  [注一]:從未聲和從母聲的字有時相通,例如武王和紂王大戰之處,通稱牧野,《說文》作坶野,「坶:朝歌南七十里地。《周書》:『 武王與紂戰于坶野。』」又寫作妹或沬,《尚書‐酒誥》:「明大命於妹邦。」鄭玄注:「妹邦,紂之都所處也,於《詩》國屬鄘,故其《風》有沬之鄉。」可見從未從母可互通。從母聲又有灰暗義的字暫時只有晦一字。說文:「眛,目不明也。」「寐,臥也。」這兩個字都有灰暗的意思,例如眛是視覺灰暗,寐是睡覺,是晚上才做的事。以上說明從未聲的字多有灰暗之義,有盡頭之義的只有妹一詞,妹是姐妹之妹,次序中敬陪末座,所以妹從未聲。灰暗盡頭二義孰先,暫且存疑。

2015年3月19日 星期四

粵語正讀考(一)

粵語正讀考(一)

  近日又見到粵語正讀的文章(?),連說明也沒有,不是有圖就一定有真相的,所以特意撰文說明當中的正音是否正音,為何是正音,誤讀是否真的是誤讀,為何有這些誤讀,此都一一梳理。



(取自

1.骨,「正讀」:骨「格」,「誤讀」:骨「洛」

此條或是。

廣韻字,明母隊韻一等合口,讀「格」為正音。讀作,蓋受等各聲l-聲母字影響,從聲的形聲字,有k-類聲母,如字;亦有l-類聲母,如字,係上古漢語複輔音之遺留。

2.模,「正讀」:模「以」,「誤讀」:「移」

此條錯誤。

廣韻字列入上聲,洪武正韻有平聲一聲,說明字古代有平上二讀,粵語讀作平聲不可謂誤。另,字粵語有讀作上聲的時候,如擬音一詞。認為讀平聲,係受聲旁字影響,無十足證據。

3.息,「正讀」:hit第八聲,「誤讀」:「揭」息

此條正確。

字,廣韻音為曉母月韻三等開口,曉母正對應粵語hit第八聲。誤讀為「揭」乃受「揭」音影響。

4.守,「正讀」:「醋」守,「誤讀」:「粗」守

此條或是。

按我平日所聽之語音,「醋」「粗」二音均有。廣韻有平去二讀,或許動詞讀平聲,名詞讀去聲。平聲一讀下云:操持。即平聲一讀為動詞。去聲一讀下云:持也,又志操。去聲一讀為名詞。

5.聞,「正讀」:「非」聞,「誤讀」:「匪」聞

兩讀可共存。

查遍韻書,字無上聲一讀,應以平聲一讀為正,然上聲一讀已流行,習非勝是,兩讀共存概亦無害。讀上聲,概受字影響。

6.寬,「正讀」:寬「廠」,「誤讀」:寬「倘」

此條似誤。讀作倘概古音之遺留。

字,廣韻昌母,讀作「倘」似受「倘」字影響,然而不能排除上古音這個因素。清代音韻學家錢大昕提出古無正齒音正齒音即中古音之章、昌、船、書、禪五個聲母;這五個聲母,上古應該讀同端組,字讀「倘」,正係端粗之透母。字中古為昌母,粵音為「倘」,或係誤讀,或係上古音之遺留,沒有證據的話,不能說「倘」一讀為誤。

7.品,「正讀」:「雁」品,「誤讀」:「應」品

此條正確。

字,廣韻疑母諫韻二等開口,和字同音;另字從聲,亦係讀同之證。讀作「應」純係誤讀。

8.閃,「正讀」:閃「削」,「誤讀」:閃「爍」

此條不知所云。閃爍之「誤讀」為閃「爍」,看官何似知道誤音謂何音?

字,廣韻為書母藥韻三等開口,正係「削」音。未聞有誤音。

9.止,「正讀」:「押」止,「誤讀」:「揭」止

此條正確。

字,廣韻影母曷韻一等開口,正係「押」音。誤作「揭」係有邊讀邊之過。我自出生以來,遏一直讀「押」,「誤讀」作「揭」很少聽到。

遏,爾雅:止也。有阻止的意思。竭,盡也,竭盡全力之竭。揭,說文:高舉也。口語揭開之揭就是此揭。Beyond歌曲逝去日子,有一句:不知道努力向上闖不斷,可否會衝開波折,步履沒法『 』止,失意又再開始。這句是說,就算有困難,他的步伐也不受外界阻止而停下,「遏」止正是說外界不能阻止,所以應該是「遏」止。讀作「揭」止,誤。

10.染,「正讀」:「算」染,「誤讀」:「圈」染

兩讀可共存。

,廣韻心母線A韻三等合口,正係「算」音,讀「圈」者,受「喧」字影響。然誤讀已久,兩讀似可共存。

11.跳,「正讀」:跳「早」,「誤讀」:跳「失」

」字讀音不誤,惟跳」應作

的初文,各位當的異體字也可,早期古書朝早之,多寫作。例如禮記:孔子蚤作。這是說孔子早起。讀成「失」,是將「蚤」誤以為是「蝨」字。